2022年废旧家电回收目标责任行动启动 已有6家龙头家电生产企业率先加入
作为推进废旧家电回收处理体系建设工作的重要“切入口”,开展回收目标责任制行动,是推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环境污染的重要举措。
“说到就要做到,做就要好好干。”
“参与企业不只是定一个目标,而是要制定一个系统的计划。”
3月25日上午,由国家发展改革委产业司组织的“废旧家电回收目标责任行动”视频座谈会在“云”上举行。在视频会上,国家发展改革委产业司负责人对参与行动的企业如何具体落实目标责任如上表示。
本次会议以鼓励开展回收目标责任制行动,组织谋划好《废旧家电回收目标责任申请报告》编制工作为主题,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信部、生态环境部、国家节能中心、有关省级发展改革委相关负责人,以及相关专家和企业代表,在各分会场参会并发表了各自的观点。
作为推进废旧家电回收处理体系建设工作的重要“切入口”,开展回收目标责任制行动,是推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环境污染的重要举措。
2021年8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信部、生态环境部联合印发的《关于鼓励家电生产企业开展回收目标责任制行动的通知》指出,到2023年,发展一批家电生产企业实施回收目标责任制的示范标杆,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回收处理模式和经验做法。
今年2月,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发布了《关于组织开展2022年家电生产企业回收目标责任制行动的通知》,其中《家电生产企业回收目标责任制行动实施细则》作为附件,从适用范围、目标确定及资料证明、数据报送与地方审核、第三方评估等方面,明确了回收目标责任制行动的家电生产企业申请、资料准备、报送,以及地方审核、第三方评估及结果公布等环节的操作细节。该细则指出,对纳入“绿色回收责任名单”的家电生产企业,优先支持其转型升级、创新发展、落实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等方面的项目建设,并在企业发行绿色债券、绿色信贷审批时优先支持。
截至目前,已有海尔、格力、TCL、长虹、美的、海信等6家家电生产企业积极参与到了回收目标责任制行动中。
在回收目标责任制行动中,家电生产企业都在加快拓展回收处理业务。在会上,海尔相关负责人表示,海尔将以回收业务为前提,将拆解再生再制造环节延伸。受疫情影响,海尔预计今年可建成200万台/年的废旧家电拆解能力,形成覆盖全国多个县市的回收处理网络。
格力相关负责人表示,一方面,格力将继续开展“以旧换新”活动,淘汰落后安全隐患电器,促进家电更新消费换代。另一方面,打造格力的逆向物流回收体系,整合社会回收资源,开展创新回收模式。
TCL相关负责人表示,TCL将今年的回收目标分成了合作渠道和自建渠道两部分。针对合作渠道的目标,主要通过社会回收方式来完成,针对覆盖面距离长短,制定不同的价格标准,以及制定一系列的区域管理政策。自建渠道的目标完成主要由旗下“十分到家”家电回收服务提供专项的制定拆解服务。
长虹将今年的回收目标从电视机、空调、拆解能力等具体方面进行了目标确定。长虹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重点提高废旧家电回收智能化水平,提高回收效率。
“我们希望通过整个数字化模型,打造内部以及外部全链路的回收、拆解、再利用的体系。”美的相关负责人表示,将大力推动“以旧换新”服务,通过双重优惠让利用户,并提供拆送装一体的便捷服务。同时,搭建整体便捷的回收渠道,目前已搭建完成内部的数字化信息回收平台,可以实现线上估价,以及通过一个条码追溯机器整体流程等功能。
海信相关负责人表示,海信开展了“以旧换新”活动,利用销售渠道网络联合家电卖场开展以旧换新。同时,海信对老用户的家电使用数据将进行管理和运营,在用户需要进行旧机淘汰时,会第一时间进行识别。此外,在产品研发上,坚持绿色环保和智能化。
“今天的会议具有里程碑意义。” 参与了此次制度设计的清华苏州环境创新研究院院长幺新表示,规范回收体系将给行业内还在观望的企业树立信心。他强调了三个词——“公平、科学、透明”。他表示,所谓公平,就是要对参与过的企业和新参与的企业一视同仁,对市场占有率高的企业和占有率低的企业一视同仁。所谓科学,主要是与企业自身发展和自身进步去比,对各品类的参与方、对有无拆解能力的企业,一视同仁。所谓透明,体现在整体制度设计的全过程透明,在数据报送、项目复核、结果公布等阶段会与大众及时互动。
“回收目标责任制行动,既是家电生产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重要途径,又有利于完善废旧家电回收体系建设,促进家电更新消费,目前,相关工作已经启动。开弓没有回头箭。希望大家有任务一起落实,有困难一起克服,有经验一起分享。”国家发展改革委产业司负责人总结表示,下一步国家发展改革委将会同有关部门,组织专家组做好责任企业年度回收量和回收行动目标完成情况的评估工作,帮助企业修改和完善申报材料,并定期跟踪和服务。同时,通过各渠道宣传交流,加大好经验好做法的宣传力度,促进企业互学互鉴,引导更多的家电生产企业加入目标责任制行动,推动行业规范发展。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本站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